最新通知房,卡包类牛牛游戏游戏

中国古代十大文物(中国古代十大文物图片)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有什么珍贵文物

2、中国历史档案:十大镇国宝物,你知道几个

3、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20大国宝,你见过几个?

4、中国的国宝有哪些?

5、中国古代的十大镇国之宝都有哪些,它们有何特点足以镇国?

1、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形制雄伟,重达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2、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3、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被称为“天下第一剑”。

  4、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是东汉艺术家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雕塑艺 术的稀世之宝,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 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5、金缕玉衣

  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世界。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十,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的马不仅广泛的应用于战争、交通、运输、驿传,还大量用于宫廷贵族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中,其中唐玄宗时期的舞马最为特别。据《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时,宫中养了好几百匹舞马。玄宗经常观看并亲自训练。每逢八月五日玄宗生日(即千秋节)时,在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下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并以舞马助兴。此时的舞马披金戴银,在《倾杯乐》的乐曲中,翩翩起舞。一曲结束之后,舞马会衔着地上乘满酒的酒杯到皇帝面前祝寿。唐朝文人曾写下许多有关舞马的诗词”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都是对其真实的描述。银壶上的舞马衔杯造型正是当时祝寿情景的真实再现。

  出尽风头的舞马最终下场却很可怜。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向西逃跑,宫廷舞马也散落民间,后来一些舞马被安禄山的部下田承嗣得到。有一天军中有宴乐,舞马听到后就开始跳舞,士兵以为是妖马,就将它们用鞭子活活抽死了。从此以后,舞马衔杯祝寿这种宫廷娱乐形式在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永远定格在这件银壶之上。

  九,春秋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为一对两件,只是在高度上有细微的差别,故宫藏高125.7厘米,称“立鹤方壶”,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厘米,称“莲鹤方壶”。两件方壶的重量相同,均为64.28公斤,口为方形,长30.5厘米,宽54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莲鹤方壶不仅纹饰细腻新颖,而且结构复杂、铸造精美,堪称是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的典范之作。在通高为116厘米、重65公斤的器身上下,装饰了各种纹样以及附加的配件,设计极其复杂:最上面的壶盖由10组双层并列的青铜莲花瓣构成,每一片莲瓣还是镂空的形式;壶身上的纹饰制作为浅浮雕工艺,并且还装饰了阴线镂刻的龙、凤、虎等纹饰。在莲鹤方壶的整个装饰工艺中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法。莲鹤方壶精湛的工艺,反映了春秋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风貌,同时也展现了春秋时期郑国工业科技水平特别是青铜铸造水平在当时独领风骚的一面。

  八,中山靖王的金缕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西汉。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68年5月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收藏于河北博物院。

  该衣通长188厘米。玉片有绿色、灰白色、淡黄褐色等。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块,金丝重1.1千克。在”玉衣”内还发现玉璧十八块,以及饭含,佩戴之物。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玉衣也叫”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七,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的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经过考古研究曾侯乙编钟,考古人员发现,中国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就摸索出了铜、锡、铅三种成分的最佳配方,早在战国时期(2000余年前)中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

  六,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作于公元220年前后,高34.5厘米,长41厘米。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而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汉朝反击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事条件,所以汉人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因此从这件文物就可以看出汉朝时期那一种“扬鞭只共鸟争飞”的磅礴气势。以及汉代艺术家的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技艺。

  五,大禹治水大玉山

  大禹治水大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千克。历时6年完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我国的国之瑰宝。新疆和田青玉制。现存放于北京博物馆。玉上雕有峻岭、瀑布、古木苍松。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背面上部阴刻乾隆帝《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功垂万古得万古,为鱼谁弗钦仰视,图画岁久或湮灭,重器千秋难败毁。)下部刻篆书”八徵耄念之宝”六字方玺。

  四,兽首玛瑙杯

  兽首玛瑙杯,唐代酒器,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该杯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

  这件玛瑙杯的产地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却成为专家学者的共识。”来通”是希腊语的译音,有流出的意思,大多做成兽角形。一般在酒杯的底部有孔,液体可以从孔中流出,功能如同漏斗,用来注神酒,当时人们相信用它来注酒可以防止中毒,举起”来通”将酒一饮而尽是向神致敬的表示,因此也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

  三,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现藏武汉湖北省博物馆。

  关于越王剑的出土地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后来,楚王又把它赐给了某一个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另一种意见是战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带回了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二,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多位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数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四羊方尊,后母戊鼎(这两个并列第一,鼎乃国之重器)

  (1)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

  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考古工作者通过对有关青铜器的研究,以及甲骨文中的记载,认为在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三个字中,”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以及根据铭文可知,后母戊鼎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妇妌而制的。

  (2)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 第一,送朋友。无论是男生之间的友谊,女性之间的友谊,还是男生,女生之间朋友的友谊,送手表都是表达对过去时光的珍惜,对现在友情的满意,以及对未来的期盼。毕竟手表,特别是高品质的手表也是一件可以拿出手的礼物。无论是对方生日,还是比较特殊的日子,这样的礼物都是诚意满满且对方也乐意笑纳的事情。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1938年日军攻进长沙,四羊方尊被损毁成二十多块,后经修复,1952年四羊方尊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传说的始祖皋陶敬羊,《诗经·召南》中也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的说法。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铭文,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20大国宝,你见过几个?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今天为大家说说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那么这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什么?说不定亮出来会吓到你哦!

  (20)四羊方尊 后母戊鼎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

  被誉为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杰出的作品。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藏于北京国家博物馆

  (19)《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8)“大禹治水”大玉山

  “大禹治水”的玉山用料产自中国新疆和田,为致密坚硬的青玉。

  这件文物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7)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16)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15)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14)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剑身修长,有中脊,两从刃锋利,前锋曲弧内凹。

  宽格上铸阳文鸟篆书“越王鸠践,自作用剑”。茎上两道凸箍,圆首饰同心圆纹,铸工精湛,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13)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刘胜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1100克,窦绾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丝重700克,其制作所费的人力和物力十分惊人。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12)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8.5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链连结着壶盖与提梁。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

  壶腹两侧用模具冲压舞马图,马肥臀体健,长鬃披垂,颈系花结,绶带飘逸。只见它口衔酒杯,看真相加zhenxiang0001前腿斜撑,后腿蹲曲,马尾上摆,好像正合着音乐节拍,以优美的舞蹈为饮酒者伴饮助兴。

  马身和提梁、壶盖及“同心结”纹带均鎏金,使得银壶富丽堂皇,明快悦目。该壶构思巧妙,工艺精细,古今未见类同者,堪称国宝。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11)春秋莲鹤方壶

  1923年出土于河南省,高120厘米,口径31厘米,是春秋时期的器物。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10)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树干高384厘米(3.84米),通高396厘米(3.96米),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

  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树干接铸于山顶正中,干直,树根外露。现藏于川三星堆博物馆

  (9)镇国之金银器: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太阳神鸟金饰又随着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象征着中华民族如神鸟一样,实现了千年飞天梦。现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8)镇国之青铜器:武王伐纣亲历记。

  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出土的利簋,内壁铭文明确记载“武王征商”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岁”星正当中天。

  这件青铜器为武王伐纣确定了准确的年代,即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它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无疑是一件国宝重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7)镇国之石刻壁画:秦石鼓文,大秦帝国的“东方红”。

  关于石鼓文的确切年代几千年来学者讨论不断,至今还没有一个能够被大家都赞同的确定的结论。现有多位学者认为它是秦景公时的作品。原石现藏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6)镇国之文献书简:西汉《兵法》竹简,为孙武、孙膑正名。

  《孙子兵法》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作者孙武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有“兵圣”的美誉,留下来的唯一著作《孙子兵法》,不但成为中国历代研习兵法者必读之书,而且较早就有十余种文字的译本发行海外,因此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现藏于山东博物馆

  (5)镇国之书法:《平复帖》,见证汉字流变。

  现存的《平复帖》是孤本,没有其他的作品可供比对,所以无法判定其究竟是不是出自陆机之手,但是这都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从武周时期王方庆临摹先人王羲之、王献之等而成的《万岁通天帖》看,东晋时期楷书已经成形,再证以西晋写经,可以肯定有隶书特点的章草《平复帖》是西晋真迹,它一方面是隶书发展过程中的标本,同时更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佐证。现在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4)镇国之绘画:五牛图。

  韩滉《五牛图》卷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因而受到广泛重视,堪称“镇国之宝”。

  《五牛图》画在一张窄而长的桑皮纸上,五牛姿态各异、身形逼肖,全图除了一丛荆棘之外,不设任何背景,着重突出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镇国之工艺品:真珠舍利宝幢。

  这件北宋真珠舍利宝幢,一是因为它有具体的出土时间。这件宝幢制造于北宋年间,时代很早,在同类木刻作品中是少数保存这么完好的。

  二是工艺极为精湛,使用了镂雕的技术,分作三层,刻画了各种飘逸生动的仙人形象。塔顶嵌了一颗水晶珠,作为顶部的装饰,全身上下用了大小相等的四万颗色彩斑斓的珍珠,玲珑剔透,装饰极为珍贵。

  还运用了玉石雕刻、金银丝编制、金银皮雕刻、檀香木雕等十多种特种工艺。整座宝幢造型优美、工艺之精巧举世罕见,代表了整个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的集锦。现收藏于苏州博物馆

  (2)镇国之陶瓷:定窑孩儿枕,观音赐子。

  瓷枕的烧制最早出现于隋代,唐以后日渐增多,为古代寝具,古书记载“瓷枕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定窑瓷器以白瓷为主,大都为实用的瓶、罐、碗等,孩儿枕是难得一见的器型。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定窑孩儿枕,釉色牙黄,工艺精巧,先使用模具烧制成型,再加以精细的雕工,活泼可爱的孩童侧卧于榻上,双臂紧抱置于头下,两脚叠压稍稍抬起,神态栩栩如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件定窑孩儿枕不仅是宋代风俗的见证,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镇国之玉器:渎山大玉海,酒瓮里的改朝换代。

  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是至今为止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鲜有出其右者,且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承载的历史记忆非常丰富。

  大玉海从广寒殿到团城,也间接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综合考虑,可以作为镇国玉器之首。收藏地: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玉瓮亭。

  [img]
1、司母戊大方鼎

  司母戊大方鼎也被称之为后母戊大方鼎,它是在商后期被铸造出来的。这个庞大的青铜器高度为133厘米,重量更是达到了832.84公斤,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进入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行列也是可以理解的。

  2、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这个宝贝虽然名字有点复杂,但是整体来看相当漂亮。这是汉代蜀地织锦护臂,这个也是中国的一级文物,在中国禁止出国的64件国宝中也占据一席之地。这个珍贵的宝物目前被放置在新疆博物馆中。

  3、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一直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作品,这幅画的主要内容是宋代的街口情景,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优秀画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之前有传闻说清明上河图价值100亿,这个说法当然是假的,因为这是中国国宝,是不允许拍卖的。

  4、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在1969年成功出土,这是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中的陪葬品,目前被安放在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自从出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高超手艺的代表作品。

  5、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在1986年成功出土,整体长度大约为1.76米,居然是用2008块玉片用金丝编制而成,所以这个名字也因此而来。这是一款十分精致美丽的宝物,出土之后,甚至有人好奇金缕玉衣里面有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里面就是空的。

  1、镶金兽首玛瑙杯:这是唐朝的一个酒器,算是国宝中的国宝,用玛瑙雕刻出来的,像是羚羊,嘴巴上还镶了金,这个金子还可以取出,在我国红色的玛瑙非常罕见,全世界仅此一件。

  2、定窑孩儿枕:在古代玉的枕头很多,但是陶瓷枕真是太少了,这个枕头寓意着早生贵子,这样一个陶瓷枕,可以让专家们更深的了解那个朝代。

  3、春秋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的器具,出土了一对,一个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一个在河南博物馆,在那个时期能造出如此精美的壶实属罕见,还运用了焊接技术,春秋时期,焊接技术,足以镇国。

  4、青铜神树:它是三星堆的产物,三星堆就是无法解释,专家都说不清楚的事,这个青铜神树作为镇国之宝当之无愧。

  5、越王勾践剑:越国的青铜器,这个剑也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他作为天下第一剑无任何人反驳,若是跟后来的青铜器相比,这把剑的技术都要高出很多。

  6、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一脚着地,踩著一只燕子,把马的表情刻画的淋漓尽致,上翘的尾巴,张开的嘴巴,真的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还有金缕玉衣,清明上河图、曾侯乙编钟,这些镇国之宝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超越了当时的技术,如果换成现在或许真的不值一提,但是在过去可以造出如此精致的东西,让人惊叹。
手表主要分为机械表,石英表和电子表。机械表通常可分为手动上链及自动上链手表两种。这两款机械的动力来源皆是靠机芯内的发条为动力,带动齿轮进而推动表针,只是动力来源的方式有异。手动上链的机械表是依靠手动拧动发条作动力,机芯的厚度较一般自动上发条的表薄一些,相对来说手表的重量就轻。而自动上链的手表,是利用机芯的自动旋转盘左右摆动产生动力来驱动发条的,但相对来讲手动上链手表的厚度要比自动上链的小一些。石英表是腕表种类之一。石英表也可叫做“石英振动式电子表”,因为它是利用石英片的“发振现象”。当石英接受到外部的加力电压,就会有变形及伸缩的性质,相反,若压缩石英,便会使石英两端产生电力;这样的性质在很多结晶体上也可见到,称为“压电效应”。石英表就是利用周期性持续“发振”的水晶,带来准确的时间。

原创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jiashun.com/zjsb-4938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6月8日 00:01
下一篇 2023年6月8日 00: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