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员(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员维克托)

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员(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员维克托)
  本文目录一览:

  1、华尔街华人交易员传奇(一)~江平

2、杰克施瓦格:交易员的失败与伟大

3、“股神”都是骗人的,小心亏了钱还做了接盘侠

4、一文带你了解史上最伟大交易员的交易成长之路!

5、世界顶尖的炒外汇大师有哪位?他们如何成功的?

江平是华人金融圈里的名人。

  这位前雷曼货币交易员与前对冲基金塞克(SAC)资本明星交易员,四十来岁,瘦削而目光炯炯,时刻处于要上火线的警觉状态,也十分满足“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

  198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专业,后进入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攻读硕士;

  1989年赴美留学;

  199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博士学位;

  1994年赴斯坦福大学攻读金融学博士,中途转为硕士;

  1995年进入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在雷曼兄弟成长为华尔街顶级交易员,是雷曼 历史 上最传奇的交易员之一;

  2005年从雷曼辞职,加入全球最负盛名的对冲基金赛克资本管理公司(SAC);

  2006年创下赛克盈利记录,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并登上华尔街百强交易员排行榜;

  2007年,因被曝出强迫下属服用雌性激素的性丑闻而遭受指控,同时遭受涉嫌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指控。江平与赛克都否认了这些指控,起诉最终被法院驳回;

  2007年在上海创立上海亿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08年因高层内斗辞职离开赛克;

  2008年在纽约创立对冲基金江平资本管理公司。

  2007年,美国《交易员》月刊出了一份榜单,时任赛克资本管理公司(SAC)董事总经理的江平以1亿至1亿五千万美元之间的年收入跻身“百位顶尖交易者”。榜单上收入过亿者几乎都是拥有巨额资本可坐享其成的对冲基金老板,江平凭交易业绩入选者,这也是这份全球金融精英名单里,第一次出现华人的名字。

  彼时,纽约举行华人金融协会年会,江平以一篇主题为“弱势美元与全球投资的挑战”的演讲,引起华人金融圈小范围的震动。江平说:“人民币将逐渐崛起为一种世界性货币,其与美元的伟大博弈将会是我们一生中亲历的最具 历史 意义的事件之一。”

  但就在那时,江平还有一桩更离奇的小报”丑闻“缠身:一位被解职的曾在江平手下的交易员起诉称,江强迫其手下的交易员服用女性荷尔蒙激素。据纽约小报说,这是为了让交易员做交易时更冷静,减少“赌博”冲动。在采访中江平否认了小报报道,称那位被解职的交易员心存不满,才出此无稽之谈。

  江平在赛克资本的办公室位于曼哈顿黄金地段的57街,是一栋除了门牌号什么名字也没有的小写字楼。与豪华的投行大厦相比,如果没有背景介绍,绝对想象不出上亿美金的交易天天都是在这里的电脑终端完成的。江平神情专注地端坐在他八台显示屏包围的办公桌前,身为董事总经理,上亿身家的江没有独立办公室,也没有通常金融机构内常见的玻璃小屋,而是和他手下的十多位研究员和交易员坐在大间里。

  谈及当年在雷曼兄弟货币交易台如何从墨西哥比索,转战到美元、加元的时候,没有一句废话、不爱用形容词的江平,将当年经历的惊心动魄的“货币战争”说得颇为活灵活现。

  1995年,雷曼兄弟因墨西哥比索贬值受损,信用被降级,公司的拉美外汇交易部名存实亡。刚从斯坦福大学进入雷曼的江平最初只是在技术支持部门工作,并非一线交易员。一次某位客户来雷曼询问某个结构复杂的日元衍生品价格。一般来说公司交易员和分析师依赖系统模型、基于纽约市场普通衍生物价格计算结果。当时没有任何日元衍生品背景、也没有接触过公司衍生品模型的江平通过心算报出价格,早于模型计算结果20多分钟,两者误差很小。在场的一位高级交易员当即决定邀请江平进入交易部门,指派他去做在旁人看来生存机会几乎是零的比索交易。

  江平回忆当时每日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不论是吃饭、睡觉、走路,时刻在琢磨对手与自己所做的交易。仓位积累多了后,江每天将交易数据打印出来,一有空就读,硬是将十几页纸几百个衍生品交易细节默记心上,对每个仓位细节了然于胸。

  2008年他已离开赛克,正在筹资准备开始自己的对冲基金。江平说他希望创立一个新的基金,采用与华尔街不同的激励机制,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这一基金将以体制化的形式,鼓励基金经理追求长期高回报。但当时金融危机影响初现,原先遍地皆是的资金已经开始退潮,江言词中颇有些筹资不易的意思。

  也有行业人士透露,江离开塞克资本是因为与SAC 基金管理风格不合。江平交易仓位波动性(volatility )偏高,塞克资本管理层认为超出了基金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强制要求江平仓,导致损失,令江愤愤不平。

  在江平的描述中,华尔街就是个暗器遍布的江湖,“人在江湖,需要时刻提防”。他谈了很多中国外汇储备投资该如何避免华尔街投行们的“陷阱”的策略。

  江认为,华尔街一些金融机构貌似强大,但受短期利益驱使。在资产管理方面,部分基金利用普通投资者的缺乏经验,以圈钱为目的,不停地推出 时尚 产品,迎合大众。1993年基金经理们大肆推销新兴国家基金,1999年及2000年则配合华尔街券商推出各种高 科技 基金,后又大力推销印度基金、贵金属基金等,投资者如一味跟风则利益受损。

  2007年底,江平向笔者演示过他的一个有趣的研究,是有关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相对业绩以及华尔街的评估 历史 。

  江称,他从2000年开始就看好石油,特别是中国的石油股票,但某些华尔街公司却一度表面唱空他们私下里看好的石油,甚至使劲唱空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他的研究表明,从2001年底到07年底,投资这三大公司的平均收益(不包括红利)是10倍到11倍;如果每年年底做调整,在三大公司中只投最不被华尔街所看好的公司,则收益可达23倍;反过来,如果只投最为华尔街所看好的公司,则收益仅为4倍多。

  江平从2000年开始买入中石油股票,如将分红再投资计算在内,至07年底已涨了15倍,江说那是他投资生涯中所持有的涨幅最大的金融资产之一。转眼一年过去,世界原油价格戏剧性的从150美金掉到了40美金,不知江平的投资故事又该如何改写。

  江平认为,那只是个极端例子,并非凡事都得反着华尔街,但必须独立分析调研。身为一个老交易员,江平宁愿将华尔街看作一个为利驱使、贪婪险恶的江湖。

  2005年-2006年,江平在A股、B股低迷时大举入市,赢利后,2007年5月,江平在上证综指四千多点时开始在A股减仓,转而加强对香港及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投资。他的判断是,大陆政策会更为开放、资产估值将上升,华尔街少数人将为做空“港股”付出巨大代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江平此次在与唱空“港股”的力量对峙中告负(不过就在江平清仓后不久,港股却迎来大涨,这已是后话。)

  2007年,江平迎来他交易生涯中首个亏损年头。虽然百分比不高,但由于资本量大,损失绝对值不小。

  印象最深的是江平的专注与独立。他说自己可以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边走路边用电话听手下分析员汇报,从纷繁复杂的报告中抛开结论仅抽出数字来自己求证,对于数字的想象力已臻化境――他可以每天看着十多页的交易数字记录,津津有味地分析交易对手在做什么,看出无声处的惊雷。 同年,他被华尔街著名专业杂志《交易员》评为年度“百强交易员”,入账上亿美元,成为该榜单 历史 上首位华人上榜者。

  交易过程需要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反复循环,以至无穷。 十项平衡术 ,以下来自于江平的分享: 有很多关于市场基本分析、技术分析的好书,其交易原则我早年也都看过,不少也同意。有心做交易员的读者,应将这些书全都看了。但必须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法则来。我想要强调的是两个字:平衡。平衡这两个字用于生活,用于交易都有好处,下面仅仅是举些例子。这些原则说起来容易,自己也很难全做到。 1.人生的平衡 胸无大志、不求上进固然不可,强求功名也同样不可。投资与交易(不同于圈钱)这一职业,一方面有其惊险刺激、点石成金的魔力,另一方面,世上竟无一人子承父业,可见其必定有得有失。 2.战略与战术的平衡 战略上要自信,要有打败一切敌人的信心和勇气;战术上要谨慎,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知识与水平的局限性。准备交易时必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 3.与华尔街的距离保持平衡 在华尔街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很难。在短线上与华尔街结盟也能赚不少钱,但要长期取得好回报,则必须独立于华尔街之外进行思考。为华尔街做事,有时不得不向钱低头,属于情有可原,但绝不可做出卖国求荣之事。 4.正与奇的平衡 初入市场当循正道,防守为上,对市场上流行的交易法则一一研究并试用。待有相当资金与经验的积累,并确信对局部市场有独到发现后,可以寻求机会,以奇兵出击,获取全胜。 5.长线投资与短线投机的平衡 长线以价值为本,短线交易以技术分析、资金流动分析为主。长线投资有了利润,须耐心让利润成长,及至价值基本面改变。短线交易若有损失,必须尽快止损,不可有侥幸之心。 有热门股票,可以少量资金顺势炒作,适可而止, 但需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在做短线。对冷门资产,则当潜心分析,像科学家一样有独创性,找出别人没发现的东西,找出超级价值,不战屈人。 6.低进高出,还是高进低出? 乍一看这不成问题,当然是低进高出。然而普通投资者,包括大部分职业投资者失败之处就在这看似不成问题的问题上。 普通投资者短线操作时喜欢自作聪明,低进高出。“掉这么多,可以进了” ,“涨了不少,赶快卖掉”。而长线投资时,则受华尔街蒙蔽而高进低出。市场长时间大幅升值后,华尔街祭出其绝招,“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经济腾飞,潜力无限”,怎可手中有钱而不入市? 市场上也并非没有冷静的声音,然而忠言逆耳,投资者听不进去。 一个职业交易员首先要训练“高进低出”的直觉。一个向上涨的市场,明天多半是不变或继续上涨;一个向下掉的市场,明天多半是不变或再掉。如果自己及周围人都觉得高,则买进,如果觉得太低,则卖出。短线交易,要顺势而行。“逢低吸纳,逢高出售”不可用于短线。 但职业交易员又容易在短线交易高进低出这一关走火入魔。高进低出,顺应华尔街,对于早期生存很重要。但即使短线技术炉火纯青,也须返璞归真,寻求价值,长线投资,低进高出,顺其自然。市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得长期回报回归平均。要找出长线价值,必须远离华尔街 时尚 ,独立以最基本的道理分析市场。 业余投资者很难学职业交易员的一套,最好远离短线。但业余投资者可以学做分析起家的投资大师们,不做短线,耐心做长线。 7.分散风险与集中投资的平衡 价值平庸而又不得不投资时,分散风险。一旦有独创性研究发现超优价值,可以考虑集中投资,但必须少用或不用杠杆。 华尔街喜欢用“风险值”(value at risk, var) 来分析风险。这个概念漏洞很大。用一大堆价值平庸的资产分散风险,再加以杠杆,“var”不高,是对冲基金最常见的做法。然而,由于全球金融一体化,资产价格短期涨跌往往与基本面关系不大。同时投看似毫不相干的资产,能够分散经济风险,但未必能够分散市场风险,一旦再与杠杆相结合,则危险极大。 8.仓位大小的平衡 市场整体高估时,仓位要小,要灵活,不能眼红别人还在挣大钱。市场整体低估时,尤其是在市场持续多年走低,价值改观,而大部分投资者对经济和政策基本面的改善视而不见,不愿入市时,则当加大投入。 若是市场整体估值较好,但短线风险较大,则仓位须适中。平衡的关键在于一个赢者心态: 仓位必须足够大,市场涨上去后不要说“我看得很准,可惜没买” ;仓位又不能太大,市场短期续跌后不要说“我知道还得跌,再等等就好了” 。涨是利润,跌是机会;涨不足喜,跌不足忧。 9.简单性与复杂性之间的平衡 好的长线投资都较简单。复杂的多头套利对冲交易不是不可以做,但一定要严格跟踪市场流动性。 初入华尔街的人,千万不要一发现某复杂资产价格与模型不符,便做多做空套利。可以少做一点,同时深入研究。要知道,世界上聪明人有的是,自己所发现的,多半早已有人做过。一旦确实发现套利机会,要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 10.供与求之间的平衡 基本的经济学规律告诉我们,供应多,价格会下降,供应少价格会上升。金融市场上长线也是如此。但短期内价格是由华尔街操纵的。比如,1999 2000年,高 科技 行业内部高管不停地将手中股票甩给华尔街经纪人。供应越来越多。为了便于出手,华尔街号召全世界投资者买进,市场几乎日创新高,供应多反到引起价格上升。投资者应根据华尔街这一特殊的供求现象制定相应对策。 理论方面,我个人从以下几类训练中受益较多,六类训练: 1.数学类: 四则运算;开根、乘方、指数、对数、复合利率;线性优化,基本统计。 2.经济、金融类: 微观、宏观及国际经济学;货币市场(marcia stigum 经典);衍生物(john hull经典);经济与金融 历史 。 3.实用类: 彼得·林奇(peter lynch,beating the street),彼得·林奇很可能是金融史上唯一一个大规模投资靠选股而打败华尔街的投资专家。他并非名校毕业。想模仿他的人应看一看他四十岁时的照片(已白发苍苍),然后问问自己及家人是否也愿意在40岁时变成那样;杰克·许瓦格(jack schwager),许瓦格写过很多书,都值得反复看。 4.其他书籍: 开卷有益,知识面越广越好。大部分书可速读,但也有些必须精读,各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非专业书中,我喜欢反复看,书翻破了再买了看的,以《毛泽东选集》与《金庸全集》为首。现在没时间看书了,靠锻炼时间反复听两个评书,一个是刘兰芳女士的《岳飞》,一个是袁阔成的先生《三国演义》。以正克邪、将计就计、以弱胜强等人生观和交易观,也得益于这些书籍。精读几十遍的故事,每次再听,都有新的体会。 5.各类活动: 现在的教育体制,太注重读书,甚至鼓励读死书。生活中自有学问。打工种地、文娱 体育 、三教九流,都应尽可能有所了解,有所参与。我小学时功课不重,学校经常组织学工学农学军。这些经历,对于日后以常识分析经济运作,看穿华尔街烟幕,很有帮助。 即使有些活动不登大雅之堂,只要把握得恰当,也会有益,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我做交易,得益于象棋、围棋自不必多言。但从小学至研究生,打牌、打麻将一直没有停过。算牌、记牌、分析对手的习惯,在那时就已养成。麻将桌上,人人想赢怕输,牌内牌外同时下工夫,赢了的想套现,输了的想翻本。我在墨西哥比索交易过程中与对手都很熟,不少对手身上都有当年“麻友”的原型。 6.高深理论类: 高深理论有没有用?肯定有用。但我几乎拿了两个博士,所学的高深东西,对找到工作有用,但并未直接对交易起到多少作用。这些理论最大的作用是,当一班华尔街总策略师、总分析师、总经济师抖出他们的名校学位、显赫经历,顺口引用“随机微分方程”、“garch”、“多元回归宏观预测”等名词,我可以冷眼旁观其闹剧。这些人当中有少数是高手,而且也算正派。但大部分人并不真懂,且对投资者常怀歹意。这些理论,我当年就学得比他们好,他们骗不了我。只要自己功夫正、功夫深,对手以阴毒功夫来袭,可叫他自受其害。一般人如没学过这些理论也不要怕,华尔街宣传机器开动时,将耳朵塞上即可。 现为对冲基金entropypartners主席的李斌,1983年毕业于中科大近代物理学专业,通过cuspea考试到纽约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毕业后到美林证券从事投资研究,之后到ubs瑞士联合银行负责量化交易。多年来他不仅在各大投资银行工作,而且自己创立了多个公司,在商场冲锋陷阵,阅历丰富而独特。 黎彦修1987年毕业于中科大数学系,1988年赴芝加哥大学攻读统计学位,因对金融产生兴趣,转读该校工商管理硕士,1991年毕业后在美林证券从事投资研究,后转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员。2003年黎彦修成立前沿基金,目前管理资金超过20亿美元,还在伦敦、北京和香港等区域金融中心设有办公室。 该报指出,江平、李斌和黎彦修均是有深厚理科学术背景,赴美后转行进入金融界的投资业新贵。他们传奇的创业道路,为大批理工科出身的华裔留学生和专业人士指明了发展方向。三人也对中国和亚洲市场兴趣浓厚,回国创立公司,因而也成为立志回国创业的中国留学人员的榜样。

  [img]
金融市场交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与沙场不同,在金融市场上活得长久的老兵们未必是有多么英勇,至少在杰克·施瓦格(Jack Schwager)近20年与众多对冲基金交易员和基金经理们的访谈记录中是这样。

  施瓦格撰写了大量关于期货行业和金融市场上伟大交易的着作,最广为人知的是近20年来他采访了那些最伟大的交易员们后所写的畅销书:1989年出版,2012年修订的《金融奇才》、1992年出版的《新金融奇才》、2001年出版的《股市奇才》。他对期货交易的基本面与技术分析的着作也堪称教科书级别。实际上,施瓦格本人也在管理着一个期货和外汇组合的投资管理账户。

  施瓦格在10月27日于北京举行的一次读书会上和中国市场人士们分享了他的访谈经历和对交易工作的见解。在中国金融市场加大对外开放的潮流中,交易员的国际化是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必不可少的维度。本土和境外机构在境内外金融市场上的“短兵相接”必然会越发频繁,也有不少有过丰富海外交易经验的人士回归本土市场执业。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创新交易机制,丰富交易产品,市场的成熟最终也会给境内外对冲基金们供应可交易的标的。或许,在不远的未来,中国市场也会出现令全球市场肃然起敬、可供海外研习的交易员。

  对于普通财经读者来说,少数交易员横扫市场或者对决货币当局的案例总是最引人入胜的,但相反,剖析伟大交易员的失败占据了施瓦格访谈记录中的不少篇幅,能在市场重创当中伤不致命、保持冷静,是这些从业者更为可贵的特质。施瓦格在他的着作当中并未刻意渲染那些成功案例的传奇色彩,从头至尾他都在向读者展示交易职业的高度专业性,对于从事自有资金交易的人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份危险的工作,在市场当中,相当多的时间里可能从业者需要保持的状态并不是大杀四方,而是做足功课以避免出错。

  透过这些着作想要学到市场致胜法宝或是挣钱秘籍的读者也可能会失望。在施瓦格看来,无论是基于基本面还是技术面的分析,在不同的场景有各自应用的合理性,适合于不同类型的交易者;从事短线套利交易或者是押注宏观趋势的大额杠杆交易,从盈利的角度来讲也没有孰优孰劣;金融市场价格阻力和支撑之间的转换往往就在瞬间,如果读者试图依照历史规律预测未来,最终反而会觉得困惑。施瓦格在他的访谈当中对读者传递的观点正如他当天在北京向中国市场人士们说的那样:充分认识自己,坚持适合自己的交易方法,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纪律,并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保持灵活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施瓦格书中呈现的几乎都是买方交易员,并且可能读者也更乐于从传媒听到这些故事,但现实市场当中的卖方交易员也是不可或缺的群体,而这些隐于幕后的市场流动性供应者,其高度专业化分工更显示出现代金融市场的职业化与精细化。在笔者作为《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的采访经历中,这样的从业者也颇为令人尊敬,尤其是在中国不够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交易员还时常承担着发展金融市场、加强市场自律的责任。

  交易胜负手:管理风险

  施瓦格认为,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合适的风险管理。很多人想要在合适的时机入市,低买高卖,但最重要的奥秘其实在于一定要有非常严格的资金管理措施和纪律。交易的方法、技术很重要,但是它没存在风险管理那样重要。即便是最伟大的交易员,他们可能会有很多特殊的技巧和天赋,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合适的风险管理的策略,他们很可能在游戏当中出局。所以,一个交易者想要成功,必须要明白,要保证遵循市场规律,而对风险头寸运行适当的保护,不要过于激进,就是规律之一。

  在某些市场,对于普通交易者来说,或许有的风险管理工具门槛过高,对冲功能也不够匹配,那么,风险管理的最好办法就是控制交易规模,并且在市场波动加大时减少不必要的交易。

  “他们选择交易时机时态度不够慎重。市场行情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坐不住了,急于进场交易。这无异于强迫自己被动交易,而不是居于主动地位。”施瓦格曾访问过的场内交易员汤姆·鲍德温(Tom Baldwin)这样形容他对于交易频率的看法。投资者在面对亏损时往往有“割肉”的冲动,但鲍德温提醒说,交易亏损时,别急于出场,耐心一点,多等待一会,选择最有利的出场时机。在现实中,仅仅因为浮亏而轻易离场,不仅可能会错失后来的机会,也可能会在下跌途中重新返回场内而背负更大亏损。归根结底,这样的投资者不是依据信息和逻辑来做交易决策的。

  机构投资者同样不应冲动。保罗。都铎·琼斯 (Paul Tudor Jones) 在访谈中也称,“假如你无法对市场行情做出判断或交易结果已无法控制,那就耐心等待,千万不要贸然进场交易。”

  施瓦格曾在当天提到另一个例子。有一位曾经非常成功的交易员,他与施瓦格早些年还保持着经常见面,但他也有过很失败的经历。这位交易员在介入一次持仓前认为,自己获得了非常好的时机,有很大的交易机会,并且他认为自己可以不加保护地长期持有。然而,他到了中期的时候就发现s,当市场状况没有预料的那么好,事实上他已经没办法出来了,因为他的仓位实在非常大。最终,当他完成减持的时候,60%的资金都损失了。此后他离开了交易,几乎整个职业生涯都在这次交易当中断送了。

  如果说风险管理措施是投资者的底线原则,那么除此之外,成功的和失败的交易者还有什么关键的区别吗?

  施瓦格认为,成功的交易员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冒险精神,这和前面说到的管理风险有所关联。风险管理并不意味着要规避一切风险,因为收益和风险是相伴而生的。即便是获取所谓的“无风险利率”,实际上规避的也只是信用风险,当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时一样可能损失惨重,例如2016年年底的中国债券市场。

  言归正传,施瓦格所谓的这种冒险并非是盲目冒险,而是说对市场的矛盾和风险收益能够分清主次,在规避主要风险的同时,获取主要收益。“你可能会有一些交易的方法跟其他人不一样,比其他的人好,或者你就可以相信即便现在这个方法让你亏损很多钱,但是仍然能很好地控制风险。当然,这也是因为不同的投资者会对最极端的情况有不同的接受意愿。”

  施瓦格用迈克尔·马库斯(MichaelMarcus)的例子,这也是他在书中以及很多场合经常会提到的。马库斯曾经收到了委托人3万美金的基金,最终他将基金增值至8000万美元。这当然可以说明他非常具有天分,但他的取胜因素就在于,他看一下这个市场,就知道在一百个不同的影响因素当中,哪个因素是最能左右市场的。

  有趣的是,根据施瓦格所述,即便是如马库斯这样善于抓住市场“痛点”的交易怪杰,最遗憾的一次交易失败竟也来自于提前平仓而错失后来的巨大盈利,他在那一瞬间没有冒险。这与有人总结一下出的等额踏空的痛苦大于亏损的痛苦有些类似。

  摈弃方法偏见

  金融市场存在一种类似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不同的交易员有不同类型的技能,有一些是量化的,有一些是非量化的。交易员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辨识出自己所擅长的或者对自己来讲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不少市场人士会乐于给自己贴上“派别”标签,某些时候这是市场营销的需要,也有些时候这甚至升格为一种“政治正确”。施瓦格认为,交易当中方法不分好坏,但求合适。“从百分之百的量化到百分之百的定性描述,从百分之百做基本面分析到百分之百做数学分析,有可能是长期,有可能是短期,有不同的模式或者公式,但无论如何交易员一定要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和优势。”

  在后续的交流中,施瓦格也提到了灵活性,这要求交易者对市场多空状态没有偏见,与对方法保持中性类似的是,市场没有永远的空头或多头,有的只是交易者善于使用哪一种工具。

  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换句话说,一个好的和不好的交易员不只是资金上的问题。施瓦格认为,对于个人来讲,他自己也认同有的时候技术分析重要性要高于基本面的分析,在不同的方法之间也会有过渡的过程,从盈利角度来讲就更难分优劣了。“交易员要思考找到正确的分析方式,改变自己的分析策略和方法,最后,形成支持你的信心。在良好的风险管理条件之下,它能够展示不错的投资回报。”

  然而,寻找适合的方法几乎不可能一蹴而就,试错又是有成本的。当新入市的交易员开始这样做的时候还跟小孩一样,不知道哪个方法适合,哪个方法不适合。在寻找合适方法的过程中交易员就可能面临出局的风险。

  “我猜测80%市场人一开始都会输钱,有些人输的钱是非常多的。我曾跟马克·温斯坦(Mark Weinstein)谈过,也给他做了采访。马克做了很多优秀案例,但我们可能60%-70%的案例都在讲失败经验,而不是成功经验。”杰克·施瓦格说。

  试错不等于彻底失败。但如何避免在找到合适的方法前把所有钱都输掉?

  施瓦格分享了其中一个建议,这是他自己遵从的,也是他称为什么自己本人能成为交易员主要的原则之一。“交易员一定要赔得起钱,在不改变生活状态的前提下能够输得起,而不是为了交易去办抵押贷款,你能够交易的资金和整个资产相比比较小,如果你成功了这将是个良好的基础。如果你失败了,最后钱没了也没有关系,要退出来去精进知识和技巧,不要把更多的钱放在风险之下,否则一开始就可能把钱全部陪得精光。”

  实际上,除非是拥有相当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的负债,同时有高度确定性收益和正息差的资产,否则,试图依靠杠杆博取市场价差波动收益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在中国,2015年的房地产市场、2016年的债券市场,以及2017年的房地产市场,都有类似的教训可寻。

  人们或许会问,交易员怎么样才能确定自己的个人风格呢?“你首先要看很多的书,了解交易员要做什么,你要做自我培训。在你开始交易的时候你要做基本面的分析、技术层面的学习。如果你仍然不知道在市场当中哪些是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做法,你可以尝试回答一些问题,比如我是不是想要做基本面的投资?我精通于哪些技能?我是更多想要在短期还是长期运行操作?这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

  在胜率游戏中分辨能力与运气

  有时候,一位普通投资者初入市,即便缺乏经验,也有可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施瓦格认为这是危险的。有些人成功是因为运气好,或者他们的投资风格正好符合市场风格,而这一风格有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比方说,你去一个书店买了本大脑外科手术的书,周末看了看这本书,第二天就能做大脑外科手术吗?我想没有一个正常理智的人想这样做。但你去书店随便拿一本金融的书看,即使你不懂里面的专业性,你也可能会有交易成功的可能性。你为什么不会轻易做大脑手术,却会愿意做股票交易?回到这个核心,交易据我所知是一个专业的事件,可是哪怕是一个生手都有可能有成功的比例。因为在这个市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买进要么卖出。可能这一个牛市买这个买那个,牛市每个都在涨。”施瓦格说。

  其实,更进一步看,在市场上,专业机构投资者们往往会标榜自己能够战胜市场,获得α收益,但是如果恰好这名投资者只是在某一时间段处在市场顺风当中的话,那么在市场反转时,他表面上的α收益将会被市场β完全吞噬,酝酿巨大的失败风险。未能识别市场的趋势与波动,这对专业投资者来说更是致命的。长期来讲,交易员的运气归为零。

  “(中短期金融市场)交易员的赌注是基于概率所下的。例如现在中国的股票市场,我有一个朋友是在低点买进,所以他(即便面临暂时的亏损)很有可能在以后会翻盘。所以你的赌注要下对地方。而在长期的资本市场,如果快进快出反而是很有可能被敲出局的。长期的资本市场还是不一样,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市场因素和经济周期等。如果你不会很好管理风险,将交易风险分散,如果反复交易都在亏钱,尤其在一个好的市场情况下,就代表你这个时候有一些问题出现了。”施瓦格说。

  施瓦格曾采访了凯文·戴利(KevinDaly),并在《对冲基金奇才》一书中将他称为“长期的短线交易员”。施瓦格看过戴利的头寸持仓,比很多人赢的情况更多,然而他相当大比例的交易可能只是3%、5%的收益率,仅仅限制于这些比例之下。

  戴利从1999年10月份开始成为对冲基金经理。这个人过去一直做长线投资,但后来改成做短线,并且在长期保持这种短线交易的风格。1999年到2003年时市场都不错,大家知道会出现市场的泡沫,然而3月份时美国市场出现波动,当时市场下跌超过50%。在这段时间当中,他的收益是几乎零,有的时候多挣一点钱,有的时候少挣一点钱。但到2008年的时候,他就加大幅度去操作。

  施瓦格访问戴利是在2013年。“我问他这段时间的累计收益是多少?”“900%!”

  所以,怎么能实现收益达到900%的交易,而且期间整个指数是走平的?施瓦格在访谈后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市场像2002年、2008年这种不好的状况,戴利就不交易了。在2000年他没有像很多人一样亏损50%,反而还挣了百分之几,像2008年戴利也只亏了大约8%,这显示他在市场不好的期间能做好平衡,这就是他做得好的原因。戴利觉得市场不好的时候,就耐心等。“我们经常说因为市场不好所以亏了很多钱。但当你亏了很多钱,不代表其他人都亏了很多钱,从这个角度看,是你风控做得不好。”

  施瓦格进一步认为,投资者要观察和思考那些长期资本的动作。这种长期资本在市场状况不好时,不会快速退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的资本往往附有较高的杠杆。更关键点是,他们会改变自己的做法,在市场不好时开始做风险可控的交易,比如说债券投资,并且做分散化的资金分配。可能当时有一些头寸上这些长期资本会失去议价空间,收益只是百分之几,但这是很好的对冲交易。再比如,有一些长期资本在市场动荡环境中也开始做一些欧元与美元的利差交易。

  在施瓦格的书中,可以看到有很多故事有来自于集中式的投资者,但那些人最终破产了。但也有少数的赢家例外,他们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施瓦格认为,这首先与仓位管理相关。他随后又进一步补充道:“也许听起来存在风险,但对于有些人来讲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当你选择仓位时,你会发现有一定的机会,觉得很有信心。”

  1992年左右,当时英格兰央行觉得货币体系的发展不是他们想要的方向,索罗斯是眼光很长远的人,他看出了其中的奥妙。英格兰央行后面宣布了英镑脱钩的消息,市场有非常大的反应。那一年量子基金就在买入卖出中赚了很多钱。

  在访谈中,索罗斯在量子基金的接班人,同样是交易大师的斯坦利·德鲁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也说到相近的事。1989年,刚来到量子基金不久的德鲁肯米勒基于德国统一的信心建立了沽空美元、做多马克的头寸。有一天上班时,索罗斯问他,你现在有多少仓位?德鲁肯米勒说10亿美元。“10亿美元?你管这个叫仓位吗?你如果有这个信心的话,为什么只投10亿美元?很多时候你有非常好的理由支持信息,那个时候看市场就会知道,就应该持有这样的仓位。” 索罗斯鼓励德鲁肯米勒将仓位翻倍,结果收益颇丰。

  “德鲁肯米勒可能会说,他从索罗斯身上学到一个东西,对仓位要植入信息才会获得好的收益。”施瓦格总结一下说。换言之,交易员有时要基于足够可靠的信息、足够合理的逻辑以支撑足够高的胜率去下重注。

  保持灵活

  施瓦格再次提到了马库斯的例子,马库斯的创新精神也帮助了他。刚开始他接触期权,慢慢就搞清楚了这是什么,并将其用于套利。

  施瓦格对人工智能在投资决策当中的应用也持有积极看法,但他也表示,同时可能也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在计算能力和算法上面,计算机可以做大量的计算工作。世界上最顶尖的人类棋手已经被机器打败,但投资市场显然比下围棋要复杂多了,它要考虑的维度和因素很多。下围棋有很多的套路和一些可算的步数,但是讲到国际贸易和交易领域,事情并不是朝哪一个方向去发展,不同的国家政治制度不同,经济政策不同,货币不同、利息不同,所以它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下围棋的规则。任何的一些因素都在变化,因素多还不算,每个因素都在变化。一个因素刚分析好了,它又变了,也就是对手方的信息变了。所以投资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环境,这是施瓦格之所以认为人类还是有机会的。“最终来讲哪怕到现在,我们会有一些风险。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这种风险具体是什么,但是我们所生活的这种世界应该是人和机器共存的。”

  优秀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经历往往是交易员普遍具备的,金融市场也是善于塑造偶像的地方。但施瓦格认为,评价一个交易员是否合格最主要也是最简单的标准就是,“你要看一下你的投资回报和这个市场之间的关系。”

  但如果要挑一个优秀交易员普遍具备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在施瓦格看来,这一特质应当是灵活性。“你必须要随时能够改变自己的想法,而且快速地改变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觉得好的交易员,当他一旦发现犯错的时候,可以很快地退出来。”施瓦格说。

  可以说,承认失败是避免更大失败的办法。

  德鲁肯米勒在1987年的时候就曾经历过“黑色星期五”美股崩盘的危机。在这次危机出现之前,1987年10月份的时候,标普股票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跌得很厉害。德鲁肯米勒当时手上有7只基金,在这个位置并不仅仅是持有仓位,而且他布置了长线多头。到了周五那一天的时候他进了办公室,大家可能都觉得市场是一下子跌下来的,但根据此前的下跌,这实际上有一定的可预测性。然而,德鲁肯米勒那个时候却只是损失了一点点的钱,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就是首先他在这之前做多,然后他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境况,于是他把所有的长期多头头寸在下跌伊始就退出来,并且他在反手做空。

  那么,施瓦格是如何看待交易员在遵守纪律和保持灵活性之间平衡的呢?

  纪律并不是阻止交易员创新的一些规则,施瓦格所说的有纪律就是说某种好的方法,例如遵守一些非常明晰的风险管理政策;相反,即便持仓者认为现在风险保护可能是正确的,但是你如果认为现在的风险可以承受,那么你也可以退出(风险保护),这很灵活。“但我自己原则上不会出来,我会留下来。”施瓦格说。

  虽然现在是熊市,但是身边还是有很多人在炒股,也有很多人是从2015年的牛市被套,到现在还没解套的,为什么这多人沉迷炒股?可以说是被股市“赚钱很容易”的假象迷惑了,似乎动动手指就能赚到钱,但是真正能赚到钱的有多少人呢?

  最近有朋友问我怎么看那些推荐股票的“股神”,作为曾经混迹过券商的人,大威想说:A股里的“股神”无非就是收智商税的,如果他能找到牛股、赚到大钱,根本不会告诉别人,自己砸锅卖铁或者去银行贷款,也会悄悄的去把钱赚了。

  股神告诉你怎么炒股能赚到钱,无非是想赚你的“会员费”,有一些还有玩的高端点的,跟机构、大户合作,忽悠你去接盘,其实就是让你去抬轿子。

  “老鼠仓”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玩法:大户或机构早早大量买入某只股票,然后散播各种利好消息,然后然普通散户进去接盘,他们拉几个涨停赚到就撤了,剩下散户接盘。

  当“股神”推荐一只股票的时候,在你之前其实已经有很多人购买了这只股票并推高了它的股价。反之,等到机构和大户要抛售股票的时候,你的前面人会有一大堆的人,他们会不断的压低股价,这就是股价暴涨和暴跌的真相。

  都说股市“七亏二平一赚”,我认识的人里面,真正靠炒股发了财的极少,但是股市确实是充斥着财富的地方,又是最容易产生“幸存者偏差”的地方,大家都看到了哪些赚到大钱的人,却听不到那些亏钱的人的声音,为何?

  亏钱的人即使出来现身说法,也没人会理他,谁会想听一个“失败者”去谈他是如何失败的经验呢?大家都喜欢听股市里成功的消息,比如徐翔、巴菲特等。

  国外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人:利弗莫尔,他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易员,他在1929年准确的在大崩盘之前做空,赚进1亿美金,达到巅峰。但是在1940年他第三次破产之后,他选择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留下的一封信写到: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

  即使是利弗莫尔这种级别“股神”的结局也是如此凄惨,更别提国内这些“三脚猫”的股神了,想要在股市里发大财,难!对于很多炒股的人来说,最大的自我欺骗就是,即使股市整体行情不佳,他们也能赚到钱,这无异于自欺欺人了。

  普通人还是脚踏实地工作吧,真的下一波牛市来了,进去赚一点就撤,千万不要贪心,现在都熊市了,就更别想着靠炒股赚钱了,有每天看盘的时间,做点兼职说不定赚的比炒股多~

  这是我2017年第N遍读完《股票作手回忆录》和《How to Trade in Stocks》后所写。我迄今分析过两个人的人生历程与交易的密切关系。一个是粟裕将军,一个是利佛摩尔。此两文成文较早,开始时传播不广。

  重新刊发《粟裕、孙子兵法与交易》后,该文得到广泛传播,得到了很多朋友喜爱和鼓励。

  这次重刊利佛摩尔的交易成长与人生阅历第一部分,是有感于最近的很多讨论。中美贸易争端引发了很多口水战和情绪表达,然而,鲜见有真凭实据的深入分析和良性思考。想起利佛摩尔在青少年时代阴差阳错的学会了“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成为其一生成就的基础。无独有偶,索罗斯先生的哲学导师波普更是此学说的集大成者。

  成功的交易员对自己的交易方法通常讳莫如深。即便是交易员出身的施瓦格对20世纪70——90年代及21世纪初美国最杰出交易员访谈系列中,对自己的真实交易方法大都也只是泛泛而谈。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除了有效的交易方法都是无数金钱、痛苦和牺牲累积出来的财富外,还有就是一流交易员都明白自己的经验很难复制给他人,道可道,非常道。

  幸运的是,作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易员之一,利弗莫尔(下文简称J.L)通过两本着作、一本访谈录给我们留下了他的交易成长之路。此外,2015年全球着名的传记作者Rubython出版了一部现在公认的最真实完整的J.L传记《Boy Plunger》,为我们供应了大量J.L的第一手资料,包括交易记录和笔记。传奇交易员保罗琼斯为这本书做了一篇饱含感情的序言,一如他为索罗斯《金融炼金术》作序一样。琼斯承认J.L是他永远的精神导师,如同他讴歌索罗斯是时代伟人一样。我正是利用这本传记在2016年复盘了J.L1929年做空美股的细节,让我第一次近距离体会到J.L具体的交易手法。

  基于上述资料,在无数遍阅读JL的着作和自己的交易体会后,我试图总结一下J.L交易成长之路。我的目的是紧紧围绕交易,尝试分析怎样的内外因素才能成就一位伟大的交易员,从而作为我们的学习榜样和超越对象。我深刻理解,每一个交易员都有完全不同的成长道路,每一个人也都有时代局限。但是最顶尖的交易员却有相当多的共性。检验自己是否达到这种共性是我们进步的动力之一。

  对赌行起步偶然成就了重要品质

  J.L出身贫寒,受过小学教育,数学非常好。Rubython查到了他小学的成绩单和老师评价。他是一个聪明、敏感、孤独、内向和细心的孩子。他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母亲是一位善良坚强的麻州农妇。他一生跟他的母亲关系很近,与父亲关系不和。

  14岁在母亲的帮助下他来到波士顿,寄居在母亲一个朋友的家里,神奇的在潘恩韦伯证券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1891年时14岁的J.L。J.L进入交易的三个初始情况。

  一是在对赌行开始交易。杠杆极高,类似今天一些差价合约交易(最大杠杆可达400倍);这个交易本质上是赌证券涨跌,通常只有几个点的空间,不持仓过夜。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国在2015年的牛市中也有些地下赌场开了对赌股指的生意。高杠杆帮助他牢牢的树立了止损概念,因为对赌行交易是输完本金即强行平仓。这个习惯深深影响了他,但是这种条件却是后面交易员不再具备的了。

  对赌行交易类似于日内中低频交易。在JL时代,他只有靠硬记价格的各种关键点位作为出入场的基础。他也曾经学习过技术图表,主要是均线系统,但很快就抛弃,因为他认为没用。他根据大量的记忆和反复学会了日内形态识别。虽然他那一代交易员开始发展技术分析的各种方法,但几乎都是独立发展。J.L完全靠着自己的努力深入理解了市场力量对比的识别技巧。殊途同归,JL自己发展的方法与同时代的威克夫、日本200年前的本间宗久、稍晚10年夏巴克总结一下的图形分析和Gartley总结一下的价格运动模式都有内在的神似。

  对赌行交易另外训练了他多/空两头交易的习惯和能力。对他而言,做多与做空是完全一样的交易,没有丝毫转换的困难。当然,他认识到做多与做空在很多处理细节上有重大差异。他虽然以做空闻名,但实际上他几次的东山再起全部是依靠做多。他的超越之处是可以从一个主要上涨趋势结束开始转为空头,赚行情两头的钱。所以,他的资金利用效率极高,这也是他顺风时超高收益率的来源。

  但是,这个部分也留下了后遗症,让J.L花费了很多金钱和时间去克服。对赌行交易主要的缺陷体现在:

  1. 对赌行交易不考虑交易延迟和流动性,真实交易中,流动性往往会成为交易的致命伤;

  2. 日内交易完全不关注基本情形,在大的趋势市场赚不到大钱。JL体会到这一点差不多用了14年时间(1892——1906)。

  对赌行起步还有一个好处是他从一开始就是全品种交易,从股票到商品。因为对赌覆盖的品种包括了当时美国公开交易的所有证券,所以J.L从一开始就学会交易和关注全品种,这对后来发展他的宏观思维非常有帮助。

  二是他幸运的学到了价格与新闻、研究的关系,一开始就没有走弯路。作为券商小弟,他的日常工作极为繁忙,除了记录价格变动外,他根本没有时间去闲聊或者打听内幕消息。其他小弟跟客户聊天放松时,他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价格数据。他也只有在收盘回家后才能看到当天的报纸。他很早就注意到报纸上的新闻总是落后于行情的变化,总是当行情已经发展后媒体才会关注,完全不具备预测价格变动的能力。这帮助他终生不受新闻和研究对投资的困扰,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当然,与Price在1908年合作棉花交易亏损500万美元后更加坚定了独立道路)。这让他一开始就把注意力完全专注在价格变动上面,这是成功交易最重要的基石。

  三是遇入门明师。由于在韦伯证券人缘良好,有两三个丰富经验的交易员传授给了他一些真知灼见。从事职业交易的时间越久,就越发现交易入门简直是一个无边的黑洞,太多错误的知识,卖弄或者骗钱的勾当。所以,一开始遇到正确的师傅,至少可以帮交易员节约3——5年的时间,甚至可以直接决定一个人是否从事这个职业。J.L出于善良纯真和上进的个性,得到了祝福。

  从1892年他15岁第一次买入股票到1906年加州地震前有计划的做空美股,这可以视作他交易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中间他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婚姻和事实离婚。这期间他有五年处于极其困难的摸索期,正是在这个摸索期,他开始总结一下纯短线交易的不足,学会关注宏观层面的因素,这也是得益于一位老交易员的点拨。当然,交易的持续失败逼迫他必须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出来,因为他是靠交易为生。即便没有“老火鸡”对他的指点,我相信他都会从日内和日间的短线交易拓展出更广阔的交易视野和更广泛的能力。

  他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成就是成为了技术分析的一代宗师。最高实现过1901年5万美元的收益,这相当于2016年的368万美元。关于美元价值的核算,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我们都是采用MeasuringWorth.com公司供应的数据。

  从这12年的交易经历看,J.L形成了交易员一些最核心的特征。比如,完全尊重市场,不固执。按照他自己在1923年的总结一下,“生市场的气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凡事都有两面,但股市只有一面”等。他也开始反思,“首先学会不做什么,然后才学会该做什么”。

  写到这里,我时常感慨20世纪另一位伟大的交易天才和经济学家,梅纳德凯恩斯。与J.L不同,凯恩斯出生在优渥的家庭,在剑桥长大,从小就是知识精英小团体的核心人物。凯恩斯在1919年巴黎和会后预测到参战国的通胀压力,从而大量做空德国马克。这个交易一开始非常挣钱,但是不久势头反转,因为市场情绪很快押注到德国的经济复苏从而马克升值。但凯恩斯坚持自己的判断,一直持有马克空头直至第一次破产清算。

  关于凯恩斯在宏观交易的失败和后来转为股票纯多头交易的历程,我以后有时间写文章详细探讨一下。他的转变并不能证明是宏观交易的失败,最多只能是他自己的失败。

  草根出身的J.L没有凯恩斯的幸运和固执,他个性中求生的本能让他更容易向市场屈服,以至于最终完全尊重市场本身的节奏。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高学历富有成就的人在交易行当经常失败的原因之一。

  《道德经》里面谈到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也是尊重市场力量的意思。

  伯纳德·奥佩蒂特

  你必须对自己非常非常诚实。千万不可欺骗自己。不论仓位承担巨额德损失或累积重大德获利,你都必须诚实面对自己。欺骗自己也是人们在市场上发生亏损德主要理由。

  对于一位优秀的交易员,如何控制“心”的能力,其重要性远超过如何运用“脑”。情绪是最棘手的部分,即使一个部位可能让你一败涂地或者赚进数百万,你都必须保持完全客观的立场。

  恐惧是一种情绪,经常干扰判断;同样的道理,陶醉的心情也会影响判断。你必须保持绝对中性的立场。

  面对新的价格,你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假设你还没有建立仓位,是否愿意在这个价格买进?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应该卖出。

  如果预期中的事件没有发生,我就出场。至于出场究竟是获利还是亏损,完全不重要。一旦发现自己判断的情节出现错误,立即出场。还有一种类似而比较容易处理的情况,如果我预期发生的事情都已经发生,也应该获利了解。这两种情况都相对容易应付,但事态的发展介于两个极端之间,那就比较麻烦了。

  必须以客观的心态处理未平仓部位,这就是伯纳德·奥佩蒂特强调的重点。这意味着你必须专心留意某些症结而忽略另一些问题。你必须留意的重点是:1、预期的情况是否已经发生?2、面对目前的价格,你想买进还是放空?3、建立仓位当初所预期的行情发展,目前的实现几率是否仍然相同?

  你必须忽略:1、仓位目前已经承担多少损失?2、仓位目前已经累积多少获利?3、建立仓位的成本?4、期待行情肯能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交易的艺术成分远远超过科学。当交易员拟定一项决策,他绝对不可能完全了解该项决策背后的每项立论根据。你必须日夜思考行情的可能发展与交易的对策,但到达某个节骨眼上,就必须扣动扳机。许多因素都存在于潜意识的层面。你不确定哪项因素促使你扣动扳机。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的成分超过科学,因为你没有办法充分说明行为的动机。

  优秀交易员会等待胜算最高的机会——换言之,有利走势发生的机率最高而不利走势发生的机率最低。另外,不同于业余的交易者,优秀的专业交易员了解一点,风险与报酬之间并不必然维持正向的线性关系。某些情况下,你可以发现风险极低而报酬极高的交易机会。

  重点是你必须从理性的角度处理风险,而且还要一些想象力。你不需承担重大的风险,就足以赢取重大的获利。许多交易机会蕴含着可观的获利,但风险并不特别高。

  你必须设定严谨的资金管理制度。绝对不允许自己越陷越深。你可以采用某种最大连续损失的规定,或设定某个风险值。你也可以采用某种操作法则,例如:“损失不可超过某个限度”。你必须具备这类的心理规范,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承担设定范围之外的风险。你必须确定自己不会被三震出局,这点很重要。情况很容易失控,必须有明确的规范。

  设计资金管理的制度,你可以考虑下面几点:

  1、 何单笔交易中,我能够承担的最大风险金额是多少?换言之,每笔交易最多能够承担多少损失?请注意,一系列的交易可能连续发生损失,为了保留交易实力,每笔交易我最多能够允许多少金额的损失。

  2、 一旦交易部位建立之后,我最多准备承担多大百分比的损失?某些人利用风险值(value at risk)的观念拟定这项决策,这时根据所有未平仓部位可能结果的机率分配而计算的数值,代表部位承担的风险总金额。

  最重要而最经常欠缺的特质是对于市场的热忱态度与执着精神。

  在相当大的程度内,人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希望失败。基于某种理由,他们希望惩罚自己。在潜意识里,很多人不希望获胜。我不认为他们自己知道这点。他们往往把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但实际上是态度的问题,完全与运气无关。

  必须有相当大的勇气才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必须有相当大的勇气才能够面对自己的损失,不会怨天尤人。必须有相当大的勇气才能自行承担错误的责任。一位顶尖的交易员也要有安然扮演少数分子的勇气。其他人可能认为你很愚蠢,但你必须对自己有信心,而且对自己说:“这就是我想做的,我相信自己的看法。”最佳的交易机会必定无法获得普遍的认同。必要的情况下,你需要有勇气投下庞大的赌注,因为这可能代表一种转折点,你知道这是一个不容错失的机会。总之,某种机会一旦出现,你必须投下庞大的赌注,这需要勇气。

  如同交易新手一样,伯纳德·奥佩蒂特进行一些“如果……就……”的情节分析;换言之,如果某种情况发生,他怎么反应,如果另一种情况发生,又怎么反应。这类的计划涉及明智的止损。

  比尔·利普舒茨

  事实上,如果交易员能够减少50%的交易次数,通常都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务必了解“场外观望”的效益,如果没有适当的行情,如果没有胜算高的机会,就不要勉强进场。整个交易游戏的关键就是持续掌握优势。赌注必须押在胜算高的机会上。始终把握这个原则,你就可以领先,当然毁灭性危险也必须足够低,不至于因为三、两笔连续亏损而被三震出局。

  如果交易的动机在于金钱,方向显然错了。一位真正成功的交易员必须融入交易之中,金钱只是附带的议题。主要的动机不是成功的荣耀。成功带来的财富通常只是副产品——总之,“游戏本身才是关键”。为了踏上交易的顶尖境界,你必须具备一种疯狂的热忱。疯狂的热忱,是一种罕见的素质,很少人了解,更少人具备。正因为如此,当某人展现这方面的能力时,可能成为众人的笑柄。非凡的成功必须支付代价,许多人都不准备支付这个代价。对于那些疯狂投入的人,他们几乎不需支付代价——他们原本就热爱工作。

  比尔·利普舒茨认为,运气在交易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所谓运气,通常是指个人控制范围之外,能够导致有利结果的成分。因为运气一部分是来自于缺乏控制,比尔·利普舒茨尽可能强化控制——换言之,提高成功的机率。提高成功的机率,加强这个事件的控制能力,这相当于降低所需要的运气成分。身为成功的交易员,关键在于持续累积有利的机率和胜算。你越能够稳定地累积这类的机率,就越可能获得长期的成功。市场上又许多无能为力或无可奈何的事情,完全超出交易员的控制范围。交易员能够控制的仅限于明智地分析与明智地下注。所谓明智,就是掌握胜算或提高有利结果的发生机率。显然,如果你希望幸运降临你的头上,你必须处身在幸运最可能发生的位置。在这个位置2023年腕表重磅更新:手表,又叫腕表。即佩戴在手腕上的用以计时的工具。而今天手表对于我们的意义已经不是看时间这么简单。那么今天手表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呢?上,你通常比较可能赢得幸运的照顾。这个“尽可能尝试累积胜算”的另一种说法。

  根据比尔·利普舒茨的观点,不论你对于技术分析的评价如何,都至少必须了解其中的相关结论,因为这会影响你的部位结果。我个人始终采用基本分析方法,观察可能发生、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总体经济与政治事件,考虑它们对于汇率的影响。我不采用技术分析或图形分析,我不相信这套,也不打算利用这些技巧。可是,某些技术分析交易员相当成功,所以其中可能也有一些名堂。不论你是哪一类型的交易员,你都必须了解市场的感受,必须掌握那些可能影响行情的参与者的行为。如果很多人相信技术分析,基于某些理由——月亮位置、占星学或天知道什么理由——而认定某个价位很重要,那你也必须知道这点。因为这个价位可能引起许多市场参与者采取行动,所以你必须了解,评估自己的部位可能受到什么影响。因此,没有所谓的好方法或蠢方法,也没有什么正确或错误的方法。只要有特定数量的市场参与者产生某种感受,行情就会变动。在这个范围内,我希望了解技术分析的重要价位,尝试把这些结论考虑在内。

  架构一笔交易,必须提升获利的机率与潜能,减少损失的可能性。这就是交易游戏的精髓,不断从事这类的决策。对于任何一笔交易,获利潜能都应该数倍于潜在损失。可是,两者之间的比率究竟应该如何呢?一般来说,短线交易——换言之,准备在48小时之内结束的交易——的比率应该是3:1。对于长线的交易,尤其是策略中涉及许多选择权部位而必须动用资本,我设定的报酬损失比率至少是5:1、交易者经常理由选择权来防范不利的价格走势。我个人觉得,专业交易员把选择权视为保险工具,似乎不太恰当。惟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如果部位规模实在太大而可能显著影响行情,我才会考虑采用选择权作为保险工具。

  帕特·阿伯

  输赢的关键兆月最初如何建立一笔交易。不论买进还是放空都是如此。关键在于部位建立之后,你如何管理。如果你的判断错误,是否有出场的策略?如果行情朝不利的方向发展,你怎么办?大多数情况下,交易员总是采取错误的行动。只要行情开始朝不利方向发展最好立即考虑出场或替代策略。你通常都没有太多的反应事件,动作必须很快。有一件事绝对不能做:加码摊平。一旦部分发生亏损,首要原则就是“不能加码”。惟有当行情反转,回到当初的进场价位,而且部位已经获利,这个时候才可以考虑加码,绝对不能让亏损部位越陷越深。最初的损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损失,正确的做法或许应该直接出场。

  不进行交易是一种自律精神——非常重要的规范。很多人不了解这点。很多人认为你必须整天站在那里,永远都必须留在场内。某些情况下,行情非常沉闷,流动性欠佳,你就不应该交易。另一些情况下,行情波动非常剧烈,完全没有道理而言,你也不应该交易。

  认赔的难处不完全是金钱损失,还包括自尊的伤害。你没有必要比市场精明,月让自尊妨碍你及早认赔。

  如果你打算从事交易,就必须投入全部的时间。业余交易者很难赚钱。不要受到市场引诱而以为交易很简单。

  如果你想成为专业交易员,你有强烈的竞争欲望,手-眼-心的协调必须很好。

  乔恩·纳贾里安

  交易员需要自律精神,关键是要能够认赔。认赔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损失扩大,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交易心态受到扭曲。换言之,一个部位的损失可能带领其他部位陷入损失,或坐失获利机会。认赔相当于抛弃痛苦,使你得以继续交易。

  顶尖交易员对于风险的性质都有深刻体会,最显著的特色或许是:他们都讨厌风险,他们都防范错误的可能性。建立任何部位都必须让自己明天能够继续交易。这点非常重要。保留明天的交易实力,其重要性超过今天不能获利。交易不是生死一搏的赌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了继续留在场内,今天就不能输掉所有得筹码。如同我说的,我不在意你今天赚多少钱,我要你明天继续保持赚钱的能力。

  讨厌风险与安全第一,正是优秀交易员的特色。我绝对接受较大的潜在风险。即使我认为股价非涨不可,也不可能为了取得5美元的获利而承担10美元的下档风险。这属于不可接受的风险。获利潜能必须远大于潜在损失,即使交易非常不可能发生损失也是如此。

  纳贾里安相信,很多人看起来很倒霉,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失败。他们在潜意识中希望失败,反映在表面的就是一些倒霉的事情。我们来到这里,目的是为了赚钱。某些人对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存在最恶感——他们不清楚自己是否只得拥有这个,是否足够精明做那个。

  纳贾里安建议,为了提升自己的运气,首先需要具备获胜的欲望。你是否基于某些理由而对于交易成功觉得不自在。其次,你必须预期某些事情可能出差错的原因。

  从某个角度来说,交易成功只不过是掌握时效;换言之,进场与出场的时机。掌握时效是一种决策与判断:你如何知道什么时候是正确的时机。一部分仰赖经验,一部分是按计划行事。为了确保进场与出场的时机正确,你必须预先筹划,把它们纳入交易计划中,然后严格遵守。我们必须尽可能让优势站在自己这边,所以必须坚持自己的计划。当然,计划还是可能调整。

  戴维·凯特

  只有一种成功——按照自己的方法度过人生。

  获利才是这场游戏的精髓所在。谁能够赚最多的钱,谁就是赢家。成就与伟大,只能由赚钱多寡来衡量。赚钱毕竟是交易的唯一目的。

  顶尖交易员不会在意报纸上的新闻,因为报纸上都刊登昨天的新闻。你在这里,目的就是创造明天的新闻,那么为什么要在于昨天的新闻呢?如果报纸对于交易有任何帮助的话,我建议呢看《太阳报》,关键是第3页的封面女郎。另一个秘诀是看看晚上电视剧的内容,如果很精彩,代表明天的行情将上涨。

  赢家处理失败的经验更丰富,因为他们总是能够站起来,不断克服失败。输家中输过一次,,这也是他们成为输家的理由——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再站起来。

  如何处理获利的重要性更甚于如何处理亏损。再交易过程中,很多人都把资金流入视为薪水,几乎代表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你必须把获利当作亏损的准备金,这时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态度。我始终保持一种心态:没错,钱是在那里,但只要我还留在这里,这些钱就不是我的。我只是暂时帮市场保管这笔钱而已。

  菲尔·弗林

  立即改善加以绩效的最简单方法就是:交易计划。如果没有计划,你可以把失败归咎于任何原因。没有计划,不需要承担责任,你没有必要对自己交代。这在心理层次上可能有不错的效果,但财务层次上可能很遭。

  如同人生一样,交易的忧虑基本上来自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由于不知道将来的发展,所以我们感到忧虑。这也是计划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你不能控制未来的事件,但可以预先拟定对策。你可以控制你唯一能够控制的东西——你自己。

  计划也是一种手段,一种交易规范,让你能够改善交易行为,防止你被疯狂的情绪吞噬。如果你摸不着头脑进行交易,结果也会让你摸不着头脑。所以,有一些计划总胜过全然没有计划。你必须抱持正确的心态:不管输赢,这都是一笔好交易,因为我即使被停损出场,即使我的判断错误,这仍然是一笔好交易。你永远不从事差劲的交易。惟有当你不遵循交易规范而让自己陷入麻烦中,这才是差劲的交易。

  不管行情上涨或下跌,我都根据趋势线判断风险/报酬关系,所以,我在趋势线附近买进,即使价格穿越趋势线而把我停损出场,接着又突然回升,我也毫不犹豫再度进场。我尝试从长期的角度思考。绩效不会发生在一、两天之内。

  一套理想的计划必须清晰显示进场与出场的时机。“清晰”是关键所在。如果讯号不够清晰,会变得模棱两可,失掉讯号的意义。其次,交易计划必须经过测试,显示它具备稳定的获利能力。交易计划还必须考虑风险与资金管理。

  按照拟定的计划行事,这就属于自律精神。

  交易成功很容易引发贪婪与傲慢——灾难发生之前必然出现的两种情绪。还有对于成功的内疚:“这么多钱,这么容易。”交易者与市场经常找到迂回的方法(例如:改变致胜的交易计划),把赏金物归原主。务必留意潜意识里“赚钱太容易”的念头。成功的代价是永远的戒心。

  信仰可以移山填海,但期待不能移动行情。当你建立一个自认为必然正确的部位,然后全然不理会市场告诉你的一切,坚持做多。对于这类的交易者,最遭的结果可能是部位真的最后反败为胜,因为他往后一定会被狠狠打一巴掌。你必须了解这种陷阱。不要迷恋某种看法。永远保持错误的可能性。如果发现自己经常有认赔的问题,那么只要开仓建立部位,就存在一种心态,“除非证明为正确,否则可能错误”,而不是“除非证明为错误,否则可能正确”。换言之,除非证明无辜,否则视为有罪。你是追逐财富的战士,不需对任何部位保持忠诚。

  市场经常提供一些风险极低的机会,只要你耐心等待,这些就会就会出现。身为交易员,我不断提醒自己,永远有下一班车。耐心是风险管理的根本要素。错失机会的恐惧,不只发生在进场的时候,也发生在你准备出场的过程中。当你打算结束一个部位,你害怕太早出场。这时一种“我原本可以赚得更多”得症候。由于你忙着回顾自己错失的机会,结果没有发现前面的大坑。我想,避免患得患失的心理作祟,分批了解是最简单的办法。

  马丁·伯顿

  为了获得成功,交易员不仅必须正确地处理市场,还必须正确地处理自己。我必须对自己感觉很棒。我必须让自己处于一种协调地生理/心理韵律中。早上的感觉会影响我一整天的计划,这一切将决定我整天的心智状态。你必须确定自己处在最佳状态,因为这让你有更大的机会掌握优势。可是,也正因为如此,你不能对自己说谎。不能只因为你想交易,就假装自己的感觉很好。如果你准备与市场作战,必须确定你的心理/生理状态没有任何弱点。

  我具备非凡的不交易耐心。为了保持市场的感觉,小量交易没什么问题。事实上,我认为这是交易,只是为了与市场沟通。可是,如果交易涉及真正的大钱,就必须确定自己处于正常状态。如果读者自认为是交易员,而且对于自己有信心,那就需每天交易。我不认为你身为交易员就需要每天交易。你不能欺骗自己。如果你下注,赌注必须很小。你必须不断自省,真正下注的时候,务必确定自己处于健全状态。

  交易市场没有可供躲藏之处。你必须面对自己。这里没有办法假装,你必须赤裸裸地站在自己面前。你不能欺骗自己。如果你相信的东西是被教导的,交易市场会让你怀疑这一切;反之,如果你原本就相信,那就没有怀疑的问题,因为这毕竟是你所相信的。关键是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交易。我认为,这是交易员的关键议题。我就是我,不能假装是另一个认,而且我愿意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交易。这点对我很重要。

  交易系统就是交易计划,显示你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对于伟大交易员来说,只要他们采取应有的行动——换言之,遵照系统的指示采取行动——就可以把亏损视为某种形式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任何遗憾。判断成败的基准在于你是否严格遵守交易系统,不要根据盈亏结果界定成败。事实上,如果我准备做什么事,结果没有做,这才是我最担心的。

  伟大交易员需要坚信自己的决策,但还需要保持重新评估的弹性。这非常不简单。你一方面需要有顽固的勇气,另一方面还需要有智慧保持开放的心胸。惟有诚实面对自己,才能明智地判断。你必须问自己为什么如此做。如果你仍然相信自己地分析正确,就不能动摇信心。可是,你也必须定期根据新的资讯,重新评估整体的情况,确定你的部位仍然正确。
人类究竟从何时开始,有了“时间”的概念?接下来带大家探究一下悠久的手表历史:

原创文章,作者:lepi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jiashun.com/zjsb-1460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5月17日 09:54
下一篇 2023年5月17日 10:05

相关推荐